【财新网】(记者 林金冰)中央号召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各大城市先后响应。深圳新推一宗住宅用地,要求项目建成后开发商自持70年,这是该市首次推出“只租不售”宅地。
10月11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挂出土地出让公告称:受深圳市规土委委托,该中心以挂牌方式出让龙华区一宗二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所建项目,主要是超过四层的单元式住宅,有别于一类居住用地以别墅等独立式住宅为主。
接近深圳市规土委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此次土地出让特别之处在于,委托方为深圳市规土委,而此前委托方多为市规土委对应各区派出机构。
前述地块毗邻“深圳北”高铁站,地理位置较佳。项目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最高限价10.10亿元,换算成楼面单价不过1万元出头,远低于同类宅地出让行情。
公告提出要求:待项目建成后,宗地内租赁住房和商业用房须自持70年,与土地使用年限相当。公告界定“自持”二字内涵——租赁住房及商业用房限整体登记、不得分户登记;不得转让;允许抵押,但抵押额不得超出合同地价与建筑物残值之和。此外,每次签订房产租赁合同的租期最长20年。
政府限制地价、要求只租不售,表明房地产游戏规则已经生变,开发商将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竞买规则方面,深圳采用“单限双竞”办法——限成交地价、竞成交地价和竞人才住房面积:竞买人最高报价未超过最高限价时,价高者得;报价达到最高限价时,竞未来移交的人才住房面积,量多者得。无论最终哪家竞得,都须至少配建2.71万平方米人才住房。
此外,竞买者还须承诺,土地购置资金来源不属于开发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或资管计划配资等。这与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防止金融资源过度流入房地产”的要求互相呼应。
中国大城市长年倚重“土地财政”,高地价令政府获益,也令房价持续攀升。中央政府调控楼市,举措之一便是鼓励租购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只租不售”渐成大城市供地新趋势。
与深圳相邻的广州,日前推出“只租不售”宅地,同样设定最高限制地价,触及顶线后转入摇号阶段。目前已有三名竞买人确定进入摇号阶段。(详见财新网报道“房企抢夺广州全自持租赁宅地 未开拍已达最高限价”)
2017年7月初,上海首次推出“租赁住房”用地,迄今已推出多宗类似用地。北京自2016年10月起,采用“限房价、竞地价、竞商品住房自持比例”方式供应住宅用地,截至8月中旬累计供应32宗,可建设住宅建筑规模300多万平方米,其中,自持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就深圳当地楼市而言,据多名业内人士观察,楼价仍处缓慢上涨阶段。官方公布的新房成交均价,自2016年10月起连续12个月环比下跌,但每月环比跌幅不过几十、数百元,人为干预痕迹明显,不具备行情判断参考价值。据深圳市规土委最新数据,2017年9月,当地新房成交均价54314元,与一年前(2016年10月)相差不过1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