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守护山村老人26年的女医生、用孱弱身躯撑起家庭的85岁老人、行走在骨科前沿的精诚大医……从11月13日开始,本报对2016年感动淄博人物的38名候选人进行集中报道,如果有人感动了你,请投上你宝贵的一票。
网络投票请登录淄博新闻网年度人物评选专题(http://vote.zbnews.net/2016gandong/);微信投票请关注“掌中淄博”微信公众号,回复“感动淄博”或点击底部菜单“活动”——“感动淄博”,进入活动页面进行投票。
淄博市殡仪馆:无悔的青春
淄博市殡仪馆有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殡葬人。他们年轻,又有高学历,胸怀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的殡葬情。
因为世俗、偏见,殡葬工作让人瞧不起。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旧观念,像一块块无形的巨石一次次地压在了这群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身上,而他们坚强地承受着。他们敬畏每一具遗体,他们将无数的委屈深藏内心,始终保持满腔的真诚和热情,温情抚慰,贴心服务。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这群殡葬职工跨过了世俗的偏见,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也见证了淄博殡葬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2004年以来,淄博市殡仪馆先后获得了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省青年文明号和全市文明单位等20多项荣誉。为了每一个生命的完美谢幕,他们继续前行,无怨无悔!
陈霞:鲜红的公益助老旗帜
作为张店区为老助老志愿活动带头人,陈霞自筹70余万元成立香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免费向老年人开放;成立香叶民间艺术团,为社区义务表演;投资50余万元设立香叶老年人配餐中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打造“幸福老年人养护中心”;成立淄博首家单身老年人婚恋俱乐部;带领陈霞志愿者团队定期为社区老人免费上门提供服务……
陈霞参与发起为四川雅安宝兴县灵关镇烟溪口村150余名老人和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贫困孩子们捐助衣物和学习用品的“暖冬行动”。在陈霞的感召下,16000余件暖冬衣物和价值五万元的学习用品分三批驰援川贵。
陈霞先后被评为“孝感淄博”人物、“淄博好人”、2015年淄博市道德模范、淄博市十佳优秀志愿者。2016年,陈霞荣获中央文明委颁发的“中国好人”入选证书。
“心语”志愿者公益服务团队:用爱托起孩子的明天
“心语”志愿者公益服务团队成立于2014年3月22日,由淄川中学50多名教师自主发起,迄今已发展成员82人,成员全部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90%以上拥有教师资格。
两年多来,团队深入市区20多家学校、社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出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好父母好孩子》等20多个专题、30余场讲座。围绕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咨询几千人次,接受集中报告近万人次,推动了区域内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
同时,团队先后与区环卫处、消防队、公安局等单位和部门合作,开发了“天无弃物世无弃人”、“牵手光荣共托梦想”、“仰望金盾拥抱平安”等多个校外精品课程。
两年多来,“心语”团队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2015年被评为“感动淄川”年度群体人物。
李嗣生:走在骨科前沿的精诚大医
李嗣生,主任医师,淄博市第七医院(市骨科医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骨外科首席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6年,他主持开展的指尖再造、手再造手术,急症拇指再造术,臂丛神经损伤的后期系统功能重建、矫形及康复训练等技术,均填补了市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开展了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科学应用,尤其是椎间孔镜导引下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近年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余项,填补市内空白7项;主持完成科研课题7项:其中1项获山东省保健科技一等奖,其他六项获省市二三等奖。2011年被淄博市市政府命名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振兴淄博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5年度入选“淄博好人榜”。
李先才:耄耋老人坚强撑起多难家庭
李先才,1931年生人,淄川区洪山镇小红卫村人。2016年1月,当选“中国好人”,同年6月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
他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长期奋战在矿务工作一线。年轻时,他是学习“铁人”王进喜的带头人,1969年获邀到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台,随国家领导人一起检阅庆典。妻子因病卧床14载,他把饭嚼好喂到老伴嘴里,再用针管打上水把饭冲下去……他在病榻前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两个儿子先天性智障,50多年来,他照顾着孩子的点点滴滴。
李先才用自己老弱的身躯和微薄的退休工资坚守着这个多难的家庭,从不向组织申请照顾。“我会照顾好家庭,照顾好自己,请组织放心,只要我活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不会给组织添麻烦……”
程衍英:八旬老人照顾弟弟74年
程衍英,80岁,淄川区龙泉镇龙三村人。他74年如一日照顾陪伴着先天聋哑、双手残疾的弟弟。
弟弟程衍江3岁时,父母离世,程衍英便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弟弟不光先天聋哑,智力也像个三四岁的孩子。程衍英有什么好东西,哪怕是一颗糖都要先给弟弟吃,剩下的才给自己的子女。
邻村五保户司传远无房可住,程衍英和妻子把老人接回家,悉心伺候了十几年,直到老人去世。
2012年,程衍英的妻子因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从那以后,每天三点程衍英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先到隔壁房间查看弟弟有没有尿床,再回来给老伴换尿布、擦洗身体。
80岁的程衍英也曾因脑血栓、脑梗塞住院,但他一刻不敢停歇。74个春秋、27000多个日日夜夜,程衍英呵护着弟弟的一切。
袁国梁:两次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袁国梁,45岁,山东电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维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发明的防静电瓷砖和粉煤灰制节能环保高科技瓷砖引发了世界建材领域的改革,为生态淄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健康瓷砖第一人”。
袁国梁发明的“防静电陶瓷砖”先后被“神七”载人航天飞船控制装配中心等100多项重点工程和高科技领域采用。粉煤灰制节能环保高科技瓷砖被国家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及各级政府领导誉为“世界建材领域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场绿色革命”。
4项国际发明专利,42项国家专利,主导、参与起草4项国家强制性标准……袁国梁为中国乃至世界建材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先后被评为“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淄博市十大功勋企业家”“淄博十大杰出科技创新人物”。
韦琳:山村留守老人的“守护神”
韦琳,1968年出生,淄川区太河镇西股村卫生室医生。自1990年卫校毕业后回村,一干就是26年。2016年当选“中国好人”。
西股村有200多人,80%是留守老人,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韦琳都烂熟于心。2014年“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计划走进太河,对贫困患者实行免费手术。韦琳自费联系了四辆车接送老人,连续四天,她扶老人上下车、化验、做心电图,做完手术后再把老人送回家。“韦大夫就像俺们的亲闺女一样。”老人动情地说。
韦琳不富裕,丈夫去世后,她独自照顾86岁的婆婆和两个孩子,冬天在卫生室舍不得生火。然而她对老人们却异常“大方”。村里人欠的近两万块钱医药费她从不催要。26年来,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还给困难老人送馒头、米、花生油等。(记者 任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