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好房子”建设的战略决策,全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梳理各地成功经验,正式发布《“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在这份具有全国引领作用的权威汇编里,北京市桦皮厂8号楼危旧房改建项目凭借卓越实践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老旧房屋蜕变为“好房子”的标杆范例。
桦皮厂胡同8号楼建于20世纪70年代,基础结构老化严重,居民改造需求极为迫切。然而,整栋楼原址改造在北京西城区尚属首次,且项目地处北京二环内,周边小区密集、人流量大、交通繁忙,改建难度极大。面对重重挑战,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C-MiC),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科技动力。
中建海龙依托自主研发的C-MiC技术,将整栋建筑科学规划为55个混凝土模块。这些模块被精准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吊装组建成为完整的建筑。这种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双线并行的创新模式,将原本需要15个月的工期大幅压缩至3个月。
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的优势,不仅使得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能够快速推进,更在多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快速的建设周期让居民能够尽早回迁新居,同时极大减少了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交通秩序的干扰。施工期间,现场以高效的吊装作业为主,几乎不产生噪声污染,有效维护了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
在居住体验提升方面,中建海龙同样精益求精。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项目适当增加厨卫空间,优化户型布局,使室内空间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同时,新增楼内电梯,极大提升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尤其是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了贴心关怀。此外,每户家庭都进行了水电气热智能化升级,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和阳台热水器等节能设施。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为居民节省了生活成本,体现了科技赋能生活的理念。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采用装配式技术,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了居民从迁出危旧房到迁回精装房的转变。这一成功实践为破解老城区施工场地小、环保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等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住建部的经验推广到居民的交口称赞,中建海龙用C-MiC技术等硬核科技,重新定义了“好房子”内涵,不仅更新了物理空间,更升级了建造方式、居住体验和城市治理模式,成为中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生动注脚,引领着城市更新的科技潮流。